推荐文章 > 圈里圈外――试读李小华油画作品

圈里圈外――试读李小华油画作品

 

这是一个圈子产生的年代。
初识李小华是因为油画,再见李小华还是因为油画,这样圈子里的事情就在我这个非圈内人的灵魂深处开始渗透。

这也是一个圈里圈外的江湖。
因为在我看来,艺术的社会属性不是非白即黑的山水素描,也不是历史断代式的学术解构,更不是酒肉穿肠过后的人文愁肠……

艺术就是艺术——世态人情,生灵百物社会化的具象对话!

对话人文

历时七个月的西藏采风,数万张的影像资料收集,上百页的素描写生作品……
显然,李小华在对大自然景观的描摹中绝没有停留在情景的艺术复制之上,他更多的注入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人文,淡定与关爱。
仔细欣赏其作品,没有当代前卫艺术家的过度个性化、反体制与实验性,也没有图解与迎合西方主流话语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先入为主的心理预设。
质朴的绘画语言,淡雅的色彩构成,他更多叙述的是关乎自然与个体内心之间的关系,以自然之美描摹内心对于静谧与平和之境的向往与憧憬。


对话景物

雪山、村庄,院落,牛羊,道路……
不关乎“主义”的风格,当然我们不能说是刻意的“非主流”,因为谁都知道非主流的成功肯定要比主流的成功付出更多更多。
综观他的所有作品,不是将复杂的景物有目的地进行组织,甚至也不是过多地将景物运用透视色彩的专业知识加以“市场化”处理。
那么,通往艺术的道路上有没有捷径?
行作笔,地为墨——用双眼观察“近”景,用脚步丈量“中”景,用心灵对话“远”景,现实的层次在他的画笔下实现了最为切实可行的人类情感的共鸣。
这么来看,李小华《消逝的纯洁》不是在拷问我们内心景物的社会“图腾”,而更像是在解构这个“混搭” 时代主题背景下——人心到底该“搭”向何处?
 

对话情感

艺术需要激情燃烧,但生活需要耐心打磨。
李小华的内心没有充满激情,也没有充满悲伤——似曾相识的枯木落叶,梦中游历的山涧溪流,儿时嬉戏的房前屋后,鹅暖石上的土黄色都在重构着我们的人生历程,也在注解着我们的心路悲情。
艺术理想的求学路,商海沉浮的拼搏史,再握画笔后的人文情——50岁的李小华肯定冼净铅华!
也许是命运多舛的经历成就了他今天的淡定与回归;也许是波磔点染的历练已经自成家法;也许是胸怀坦荡,不存芥蒂的日月迁流渗透笔端;也许是几十年初志不改,日课不辍的       艺术与生活之春醪陈酿……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写作是灵魂的出汗。”
那么,油画之于华哥则可能是灵魂与情感一起的干蒸!

对话艺术

素有中国油画鼻祖之称的李铁夫常常挂在口头上的:“one、two、three”,即画面上“三度空间”的表现方法。
——是三维的,而不是平面的!
其实,成功的油画应当是七度空间下螺旋式360度景物灵魂重生:唤起现实生活的记忆,产生赏心悦目的追求,实现空间对话的心灵感应。
也有评论者认为,虽然目前尚未真正形成“李小华式”的独特艺术语境,但如果他能够坚持“艺术根植于现实生活土壤”,在艺术道路上坚持对于“自我”的一次次超越,并与整体社会环境发生作用,那么,成功则指日可待。
这么来看,“写胸中丘壑”与艺术面向自然并非相互矛盾,写实与写意可以统一,可以并存,也可以大同。
只是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在路上——用李小华自己的话来说,前几十年来的工作只是对艺术事业的准备!


圈里是对艺术,圈外是对社会。
圈里圈外——深入了的灵魂,淡出了的世俗,其实油画的历史就是人类真善美的文明进程,我们相信任何一副作品都不可能游离于它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之外,也不可能迷失它对人文情感的深入关怀。

如今,李小华画风日臻,片缣零札,令人赏心悦目,大幅之作,幽情旷怀之概。
这里,仅以“圈里圈外”试读其作,不妥之处,恳祈赐教!
  

 


                                                         李银蛇
                                                      2011年11月於成都

主办 :中国名家艺术品展销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QQ : 1463718445 电话:010-52458025 维护  京ICP备13008517号-2